下一個偉大發明……

香港的教育制度向來以死記爛背為主。老師從小教導我們只要熟背書本內的理論和課文,便可以在考試中獲得很好成績。學校就像一個工廠,每天為同學們單向地灌輸不同理論,同學完全不用運用思考,結果,香港出現很多「高分低智」的學生。

學校的英文字 ”school” 源於希臘文skole 和拉丁文schola的,它們的意思是「休閒」。由此可見,希臘送小朋友上學的原意是讓他們在休閒和舒適的環境下學習,啟發其創意發展。事實上,希臘人比任何一個民族的思想都要前衛和創新。他們在天文,物理,幾何和哲學等方面都帶動著人類的發展。他們的成就都是源於希臘當時的自由和開放氛圍。希臘人喜歡辯論,他們上至國家大事,小至家庭問題都會透過討論解決,因為他們認為真理是愈辯愈明的。就是因為希臘人 這種求真和好辯的精神,重視「休閒」的空間,孕育出不少創新的觀念。

教育心理學家亦發現在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給他們更多「發呆」和「悶」的時候,因為他們會不安於納悶而「攪攪新意思」。這點我是非常有心得的,因為我經常發現十一歲的小兒在他的成長路上有不少妙趣創作,例如七、八歲時很喜歡廢物利用,如用廁紙筒做成的不倒翁、錫紙包紮而成的雙節棍、用紙皮箱蓋建的戰地隧道。近年開始結合電腦科技,製作遊戲程式,樂此不疲。兒子見父親經常寫作和把文字出版,最近便與幾位小朋友辦起週報來,取名「和平週報」,並自當起總編輯來。兒子日常的口頭禪是:「好悶,有甚麽好做?」執筆之時,兒子又正在利用魚網和木棍製作一個足球「龍門」,但可能不太成功,要我幫手「埋尾」。然而這一切的出現都是源於我們讓他有計劃地「無所事事」,打從選學校開始,對只求吹谷成績和學校名次的敬而遠之;參加興趣班的數量適可而止,補習更是完全不必要,功課事必要在週末完成,週日例必留給一家人進行「無所事事」。

不少家長都有相同的迷思,認為學業成績與事業成就有必然關係,好像只有在名校和熱門學科畢業的同學才可以飛黃騰達一樣。事實真是這樣嗎?我多年用人管理的經驗告訴我,事業有成的人都有相同特徵:做事投入用心、有責任感和毅力、有創新和變通的精神,這些要素往往和名牌學府畢業沒有關係。在美劇《飛黃騰達》中,當奴‧杜林普( Donald Trump) 便曾請來一批在大學畢業的參賽者和一批沒有大學名銜的參賽者互相較量商業技巧。結果,這批沒有大學名銜的參賽者接連幾次狠狠地擊敗這些大學生。學歷可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對工作的熱愛和投入程度,和加上創新精神。事實上,在美國排行前1000名的公司中,只有1/3的總裁是擁有商科碩士學位,更有不少是沒有完成大學教育的。喬布斯和蓋茨便是最好的例子。是以,我認為當小朋友學習時,最重要是給他們空間從中培養出興趣,重質不重量,不應「週身刀冇張利」,只要有了興趣,便會有無比的學習動機,創意便随之而來。 小兒對電子科技尤有興趣,舉凡智能電話、小家電、平板電腦一到他手,不消多久,便無師自通;每次家庭旅遊,他都自發地從網上搜攞有關景點和酒店的資料,並模擬行程,就在出發之時,當上小領隊,向我們興緻勃勃地「路演」他的製作。

但算得上創意無限的小兒,也有缺點,就是他比較衝動。他每有新意思或「驚世發明」時便很著意地急於示衆或赴諸實行,使我們頗感頭痛,例如他喜歡用自創花式騎單車、剛學懂滑雪便在山丘上「炮蛋飛車」及倒轉滑行;近日温度急降至得幾度,他又有新意思,說要在地上睡覺,體驗露宿者夜裹的苦况。太太也常向我埋怨兒子的「怪行」是因為我給他太多發揮創意的空間,我只好偶爾也要CEO上身,不准這、不准那,為的是生怕他衝動,惹出禍來。一時給空間、一時又規管,兒子自然大惑不解,我通常只好等到夜裹伴他睡覺時輭銷他「戒急用忍」的道理。這夜,我便向兒子說了下面這個故事。

某天,一個老人拉著一匹駿馬在街上游走,手中高舉著一幅橫額,上面寫著:「如果有人能夠坐上此馬,我就無償地將寶馬獻上,否則就是給我十兩銀。」有位年青人看到,心想:「要騎上這馬有何難度」,於是就自動請纓。

這年青人走到馬前,嘗試用手按低馬背,以便自己上馬。不過,馬兒卻不為所動,年青人便開始著急,就開始拍打馬兒。結果馬兒動怒了,一腳就把年青人踢得半死。接著又有幾個人嘗試上馬,但都未能成功。

終於,老人走出來了,他先沒有急著上馬,反而在馬旁輕撫著馬背。奇妙的地方出現了,馬兒慢慢地跪在地上,讓老人上馬,老人也騎著馬兒而去了。

我對兒子說:「「急」和「躁」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更加糟糕。有時沉者一些,冷靜處事,得出來的結果往往會「估你唔到」。」

兒子回答:「不知為甚麽,有時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不去想和做……」我也沒有特別良方,只好建議他不如轉移做些其他事,例如睡覺或沖涼,說不定睡醒或淋醒之後會突然找到新點子。」兒子問怎麽睡覺和沖涼會使讓我們變得聰明和冷靜?我說其實不然,只是這些活動讓我們放鬆一點,讓腦袋可以靜下來思索,問題自然迎刃而解,試問這又何需經常和自己鬥氣呢?下次鬥氣,不妨去跑步、游泳、聽音樂、睇戲、打球、散步........。
其實很多偉大的思想家和發明家都有自我放鬆、休閒的習慣,其中最常見的是散步,因為他們相信散步是可以啟發思維的。在達爾文的故鄉英格蘭,有一條名為「達爾文思考之路」。相傳達爾文就是經常在這條路散步和思考。除此之外,很多科學家和思想家都是喜歡周遊列國的。從旅程中,他們都會接觸到很多新的事物,為他們的思維帶來很大的衝擊。
某夜,我便對兒子說起喬治‧梅斯特拉爾發明「魔術貼」的經歷。話說梅斯特拉爾是一位喜歡郊遊的科學家。有一天,他和他的小狗到樹林散步。當回到家中的時候,他發現小狗的身上都粘滿的刺球。當時,他覺得這些植物的刺球十分討厭。但是他畢竟是一個科學家,他想:「為什麼這種植物可以緊緊把狗毛黏著?」於是,他把這植物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他發現這些植物都是長滿「鉤子」的。最後,他受到啟發,發明了「維可牢尼龍搭扣」(魔術貼) 。
從夜天晚上起,我們一家人吃過晚鈑,更在意一同外出散步,每次都花上三十分鐘「自由散步」:讓雙腳自由走動,沒有訂下明確的路線和方向。散步時,大腦也在放鬆,我們便漫無邊際地遊歷著新角度和新點子,說不定下一個偉大發明就在此被啓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