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寄出的一封信》

戰火連綿不斷,人們流離失所,這正是美國內戰的境況。這時候,林肯正指揮著北方聯軍,為著解放南方黑奴的目標而進發。隨著時間的過去,因戰爭而死去的人愈來愈多,林肯的心情便愈來愈焦急了。終於有一天機會來了,南方的軍隊開始節節敗退了。不久,南方軍隊退到了鄰近波托麥克河。這時,天氣突然轉壞,狂風暴雨做成洪水氾濫。對於南方軍隊來說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

坐在白宮的林肯命令當時統帥彌特馬上進攻,因為這樣可以把南方軍隊馬上潰敗,結束這場南北大戰。然而,統帥彌特在這重要關頭無視了林肯的命令,結果讓南方軍隊成功渡河逃走。結果,美國內戰結束時間因這次放虎歸山而延長了一段長時間。林肯當然很憤怒,他痛恨彌特沒有按自己的命令而行,令更多人喪失了性命。

他決定向彌特將軍寫一封信,從而表達自己的失望和悲憤。但是最後彌特還是沒有看到這封信,因為林肯在寫完信件後並沒有寄出,只是收藏在文件匣內。是甚麼原因導致林肯改變主意,沒有寄出這封信呢?原來,林肯在寄信的前一刻,他的同理心爆發出來了。他想:我坐在白宮內指揮軍隊,很可能不理解當時的實地情況。而且彌特將軍一直在沙場上衝鋒陷陣,看著生靈塗炭,難免會對進攻產生猶疑。如果自己在沒有從對方角度設想前就破口大罵,這對彌特將軍未免太不公平了。

結果不久,彌特將軍就引領聯軍解放了黑奴,美國亦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國家。試想想,如果林肯的信件寄了出去,彌特還會這麼盡力打仗嗎?在現實生活裡,實在有太多理由做與不做,往往決定只在轉念之間,關鍵在於我們判斷的時候是依據著什麼的角度,和看甚麼的因素為首要,決定的結果自然大有不同。然而不爭的事實是,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時就是缺少了一點如林肯總統的同理心,目光只是看著自己的小義或利益,結果在團隊間構成很多不必要的誤會,這就是「團隊內耗」。我們別看少這威力,有時候團隊內耗的破壞比遇上強敵還要厲害。一個自私自利的工作環境往往會令人心灰意冷,失去工作動力。多一點的包容和體諒是拆掉同事之間屏障的不二法門,更是支持團隊進步的動力。

「與 喜 樂 的 人 要 同 樂 . 與 哀 哭 的 人 要 同 哭 。」(羅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