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面前
Submitted by admin on
愛迪生以發明電燈而聞名於世,現在不少書都會稱他為「天才」和「神童」。不過,他真的是神童嗎?他真的是天才嗎?如果是,我想他不用經歷1000多次失敗的實驗才能發明電燈;如果是,我想他不用為了做實驗,不慎把自己的耳朵弄聾了。世上有多少真正的天才,我也不知道,但能靠著勤力和找著機會而成功的,倒也不少。愛迪生肯定是其中一人。
Submitted by admin on
愛迪生以發明電燈而聞名於世,現在不少書都會稱他為「天才」和「神童」。不過,他真的是神童嗎?他真的是天才嗎?如果是,我想他不用經歷1000多次失敗的實驗才能發明電燈;如果是,我想他不用為了做實驗,不慎把自己的耳朵弄聾了。世上有多少真正的天才,我也不知道,但能靠著勤力和找著機會而成功的,倒也不少。愛迪生肯定是其中一人。
Submitted by admin on
昨天,看到Discovery Channel 一套逃生節目,名叫《逃出鬼門關》,講述著不少真人的求生故事。我看的那一集共有四位主角,我們不妨以A、B、C和D君稱呼他們。話說,四位主角是好朋友,有天他們相約駕著小型飛機到大西洋中一個小島上釣魚。
Submitted by admin on
人之所以活著就是因為心存盼望,這個盼望幫助我們堅定決心,克服眼前困難,努力向前。話說有一批礦工遇上礦難,在極度惡劣的環境就是因為這份盼望而能生存下來。
Submitted by admin on
早前在電視看到一場柔道比賽,兩位參賽者的體型可以說是天淵之別,一位是體型魁梧,看到都會心生敬畏的樣子;而另一位個子是小小的,加上瘦削的身型,讓人有一種弱不襟風的感覺。當比賽真正開始時,只見那個體型較小的選手不段選取被動的狀態,而另一個參加者則拳拳有力,可惜總是擊不中對手。
Submitted by admin on
《管理大師聖經》一書提到:「所有領導者的共通點是,它們都會讓下屬心悅誠服的。」怎樣可以讓下屬誠服呢?我認為領導者除了是有智慧、且能言善辯、具高瞻遠矚的能士,更重要的是其行事為人能作其他人的榜樣。這就正如為人老師者,教曉學生獲得知識且得到卓越的成績,其成就頂其量是一位不錯的教書先生,距離真正的「老師」相去甚遠;因為為人師者,正是身教重於言教,成為學生做人處世的階模才是最重要。
Submitted by admin on
唐太宗是中國史上一位政績彪炳的君主,他開創了人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有一天,唐太宗有感在他的統治下,四海日漸昇平,於是擇了個良辰吉日,與群臣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宴會。席間,唐太宗一時興起,叫大臣各自表述太平盛世出現的原因。
有大臣說道︰「因為遇上合適的天時,四處風調雨順,所以各地均有豐收。人民得以豐衣足食,這是太平之本。」
Submitted by admin on
現代人做任何事,心底裡經常會暗喘:「幹這事,對我有甚麼好處?有何得益?」能帶來名利兼收的事,幹得自然更起勁。相反如果那事對自己毫無得益,人們通常便會視而不見,見而不做,這大概是現代社會的「功利主義」的根源。
然而「功利主義」不一定帶來傷害,只要不損人而利己。但損人利己的事,往往超越人倫道德底線,便絕對不能接受。
Submitted by admin on
西方有一首民謠,歌詞大致如下:
丟了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
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戰士;
傷了一位戰士,輸了一場戰斗;
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Submitted by admin on
某天,一個老人拉著一匹駿馬在街上游走,手中高舉著一幅橫額,上面寫著:「如果有人能夠坐上此馬,我就無償地將寶馬獻上,否則就是給我十兩銀。」有位年青人看到,心想:「要騎上這馬有何難度」,於是就自動請纓。
Submitted by admin on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提到有位農夫臨死前向兒子提到:「我在田中埋了一罐金子,但卻忘記放在那裡,待我死後,你就到田中將金子挖出來吧!」孩子聽從父親的指示,在完成父親的後事後,就開始到田中挖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