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逆向思維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十分出名的章節。話說當時,諸葛亮守在西城。有一天,他聞得街亭失守,他想司馬懿一定會乘勝追擊,進攻西城。

不過,當時精兵盡出,無兵駐守西城。如此下去,西城一定失守。諸葛亮急中生智,他命城門大開,安排老兵在城門打掃,而諸葛亮自己則坐在城樓上,飲酒彈琴。

用「像喻」啟創意

創意專家大衛‧科德美利說:「像喻(Metaphor, 亦稱隱喻)是最基本的思考方式」。像喻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它幫助我們把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連繫在一起,這有助我們啟發創意。

以下是一個像喻的例子,天上的太陽像蛋黃。你看這個像喻已經將「太陽」和「蛋黃」這兩種不相干的東西連接在一起。如果我們善用隱喻,我們可以把這世界很多不相干的物件連接起來,產生很多創意的點子。

職場宣教前膽

近期「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發表有關香港教會普查的研究,有幾項發現值得留意。第一,中年信徒(45 – 64歲)較五年前顯著上升;第二,會眾男女比例的差距繼續擴大(37.7:62.3),男士似乎還是不太喜歡進入教會;第三,有效的佈道方法以關係佈道為主;第四,有顯著增長的堂會以小組牧養居多,而且多有提供社會服務。

大局為重

當我們解決問題時最容易犯上的錯誤就是思維太狹窄,沒有想好事情的全局,結果「得不償失」。事實上,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環環緊扣的,既要看樹木,亦要看森林,才能頓悟問題在那裡,然後對症下藥。三峽大壩就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和參考的例子。

動機內化

作為管理者,想改變企業內某種壞習慣,起初,管理人可能會循循善誘地建議員工作出改善,下屬對這些勸告也一口答應,但數天後卻故態復萌,管理人自然會感到非常無奈。舉個例子,為提倡環保,我總是鼓勵員工多使用雙面印刷和環保紙。對員工來說,這只是舉手之勞,但習慣還是不容易一下子改過來。接著,有一些管理者便會用行政指令,以高壓的方式逼使員工遵從政策,結果由「茶杯裡的風波」變成民怨沸騰。

最貴的禮物

「有一樣嘢我比人哋叻嘅,就係我唔怕黑;但係我同其他人一樣,都係怕凍嘅。我希望每一個人都像我,懂得跳開心舞。」這句說話是年前一位小四失明女童龍懷騫在電視片段中所說的,她的樂觀精神和毅力感動了不少香港人。今年,六所美國名牌大學更向龍懷騫拋下橄欖枝,究竟是甚麼支持著懷騫一直的努力呢?

穿上他的鞋

近年,我在服務的公司內積極推行一個名為「關鍵時刻」的活動,內容主要是鼓勵寫字樓的同事到分店實習,目的是了解一下前線員工的運作和需求。起初,有的同事不明白為甚麼要他們離開冷氣間,走到門市「大汗疊細汗」地賣涼茶呢?我總是回答:「大家還是先試試看吧!」

「自我暗示」

當上司給我們新的工作時,大家第一個想法會是甚麼呢?有些人會心生憤怒,暗揣上司只有不斷「加辛」,額外獎賞欠奉,心理不平衡。另外有些人內心在想:「我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呢?我會不會把事情弄砸呢?」小部份人卻會感激上司給自己這個寶貴的機會,爭取自我提昇及工作表現。上述不同人的反應雖有不同,心理學家稱這些想法源於「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意識把某種確定和具體的觀念輸送給自己潛意識的過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