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

最近看到一則廣告,使我想起治標與治本的分別。這則廣告是建議信用卡持有人把信用卡的欠款轉到較低利息的信用卡公司,節省了的利息便能再消費。無可否認,這個廣告所構想的情境真的很理想,的確解決了「用家」短期的目標,可暫時減輕了現在的財政壓力,對欠款者的心靈而言是當前最佳的選擇。但不幸的是,問題並沒有得到完善的處理,只是將真正面對問題的時間推遲,在心態和風氣上可能令問題更加嚴重。試想想,拖欠信用卡款項的主要原因是超前消費的習慣,儘管一時三刻的利息減少了,但超前消費的習慣沒有改變,他們將來的欠款有還完的一天嗎?只要我們用心想想,就對那些洗腦式的廣告手法敬而遠之,例如:「易借易還」、「有樓,邊度都有提款機」…

回到企業,情况有時也出現同樣的矛盾,公司高層一般較關注企業的長期的目標,而部份的員工未必如管理層般能把目光定得那麼遠,所以才會經常出現陽奉陰違的情況。因此,員工的心態就成為了影響企業的長期目標能否達到的關鍵因素。積極的員工,會主動配合企業的長期目標。相反地,消極的員工就有可能因為個人的短期利益,而選擇捨棄企業的長期利益。這個理念跟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與荀子分別提出的性善與性惡學說和西方管理學家麥理格所提出的的XY理論十分接近。孟子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善者才能顧全大局,惡者只會看重自身利益。管理學大師麥理格的X理論認為員工是生性懶惰,喜歡逃避工作;而Y理論則認為員工並非天生就厭惡工作,如能提供快樂環境,人將會樂於工作的。

而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Y形員工,則較具備長遠解決問題的決心,尤其當面對一些問題短期內是沒有辦法克服的時候,一份悠衷而善良的毅力是必須的。許多沒有責任感的員工,往往就會選擇找藉口放棄,甚至不了了之。試問如果不同崗位的員工沒有這份治本的勇氣,再好的企業策略也是徒然的。這就正如一家企業每每遇到生意不好便減價促消,從來沒有花時間在提升產品質素和優質服務的員工培訓上,成功必然是短暫和不能持績的。

執筆之時,某快餐集團取巧地玩弄加薪遊戲,差點弄致全城罷食,這正是營商者算得太盡,只著眼於近利的營商手段。其實好的品牌是由顧客認同而來的,顧客不開心,生意自然大受影響;那開心的顧客又從何而來,當然是從站在前線由心而發的服務而來──有開心的僱員,自然有開心的顧客,生意便隨之而來。營商者生意不好,不先從產品、科技、物流入手,甚至和業主周旋,而每每打員工主意,這便是典型的「治標不治本」的短視做法。我認為一家企業若有目標遠大的眼光,加上有心有力用腦的員工,這家企業一定不會太差的,因為她將會做到「標本兼治」。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馬太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