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必然無能?!

不少打工仔埋怨自己的上司無能,原來根據管理學中的「彼得原則」,上司無能是必然的!在1969年,著名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和雷蒙德•霍爾(Raymond Hull)曾合著一書《彼得原則――何以事情時常會出錯》,當中提及到「天花板效應」,解釋為何上司總是無能的。勞倫斯•彼得指出,當上司當年還是一個無名小卒的時候,原本是「有能」的,因為表現出色,所以一直被晉升,才去到今日的「無能」位置(Promote to Incompetence)。由於升無可升,已「無能」再升職,所以就停留在現有的職位。

例如,一家茶餐廳的廚師煮的菜色十分美味,老闆決定晉升他成為茶餐廳的管理層。成為管理層的廚師已經不用煮菜了,他的工作是作為一個領導者,分配員工完成工作。從沒有管理經驗的廚師對於現在的工作一籌莫展,他不懂如何有效管理公司的現金流。他不懂如何分配工作。因為他對現在的管理工作一點興趣都沒有又或者自以為是,工作自然做得不好,加上沒有變得更謙厚,願意自我增值。結果,幾個月之後,這個廚師便辭工了。

由此可見,當一個員工被推至一個與他們能力不相符的崗位時,他們便會覺得力不從心,缺乏自信。更嚴重者,更會影響其他員工的工作效率。結果,整個團隊的工作亦會有負面的影響。其實,現在不少企業都會用快促升職來吸引人才。當在經濟不景時,公司不易為員工加人工時,用升職激勵員工或挽留人才更顯普遍。例如,有些公司保証大學畢業生在若干時間內晉升至經理級,但細心想想,是不是真的員工具學歷、加上年資就一定有足夠的能力應付更高職位的工作呢?要是不能,員工的晉升不但害了自己,還害了公司!另外,年青人甫踏入職場,名片上已掛上徒具虛名的銜頭,究竟他們如何建立自信,令客戶對銷售的產品服務有信心呢?過分誇大職銜,有可能適得其反。

事實上,要管好一個人,秘訣在於激勵而不在於一定要晉升。至於如何激勵員工,就要看那個人的取向,有人喜歡獲得上級的認同、有人需要用實質的金錢鼓勵、有人需要給他一個崗位,有人需要舒適的辦公室環境……。辦法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員工是企業重要的資源之一,如能妥善管理人,就能使企業順利發展。但是,管人是管理學中最難的學問。因為每一個員工的性格、經驗、背景、想法都不一樣,很難「一本通書看到老」,找到一個能有效管理所有人的方法。

孫子曰:「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由此可見選任有心有力的人是最重要的,否則盲目晉升只會製造更多無能的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