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你要去哪裡

在大學裡,每年迎來一批同學和送走一批畢業生。在新生輔導日,我均會向我任教的工商管理系的同學提問:你是否具備作為投身商界管理人的性格和特質呢?同學都是一貫地沈思、一臉妄然,好像從來沒想過。事實上,在面試的時候,這些被喻為「港孩」的同學都背著標準答案:報讀工管是父母、師長的意見,或是因為香港是商業社會,投身商界是理所當然的。說著,我也看到狀似父母兄姊的影子在外等候著。

以德服眾

最近與十多位畢業兩年的舊生重聚,話題都是圍繞著換了多少次工、打算換甚麼工,更多的是訴說工作如何不濟。同學也不約而同的問我究境僱主要的是甚麽樣的員工?我便說了以下一個故事:

迫出來的智慧

朋友剛剛買了一件傢俱回家。回家後,她馬上就嘗試按照著說明書組裝傢俱。但是她嘗試了很久也不能成功把這傢俱弄好。結果,她只好放棄並到街外逛逛。幾個小時後,朋友回到家中卻發現傭工已經把這傢俱組裝好了。於是,她就充滿疑惑地問傭工:「你究竟是怎樣把這傢俱砌好的呢?」這位傭工說道:「都沒有甚麼特別的方法。只是我不懂英文,故此看不明說明書,唯有迫自己動腦筋。」

變 變變

《易經.繫辭下》裡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人只有不斷求變通,才會有進步,而達致恆久的優勢。因此,《易經.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亦表示人們應該不斷自我增值,以適應訊息萬變的環境。

從刺猬看管理

刺猬是一種群居的動物,而牠們全身都長滿尖刺。冬天時,刺猬都會聚在一起,互相取暖。然而,這並不是容易做到的一件事。由於刺猬身上都長滿了尖刺,如果牠們互相靠得太近,便會互相弄傷;但如果牠們分得太開,又得不到取暖的效果。最後,刺猬們都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距離,既可取暖,又不會弄傷大家。我們每天活在職場生態中,有時候也不妨向刺猬學習一下。

動了慈心

二零零九年第十五期的《南方人物周刊》記載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只有十二、三歲的小女孩。有一天上課時,老師問這位小女孩:「你將來有甚麼理想呢?」小女孩回答說:「我想當一名城管。」老師都嚇了一驚,小朋友的理想通常都是很遠大的,不是當飛機師,便是當太空人。為甚麼這位小女孩卻想當一名職位甚低的城管呢?

眼睛在說話

美國哲學家勞夫.沃爾多.愛默生曾經說過:「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卻能從眼睛語言了解到整個世界。」研究指出,當人們溝通時,獲得的訊息只有7%是來自於字句的,38%是來自聲調,而有55%的資訊卻是來自於我們的身體語言的。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對我們的形象有甚大的影響。可有想過,小小的眼睛,蘊含建立領袖形象的學問。

從谷歌看管理

Google(谷歌) 成立於1998年,在短短的十年內,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擁有2萬名員工,坐擁二百億美金的公司。如果你是谷歌的員工,你一定十分幸福,因為你們的平均收入達到一百萬美金,這比微軟還要高。為甚麼谷歌可以在短短時間內創造這些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呢?谷歌的成功很大程度建基於其「創新」精神上,谷歌的創新讓用家感到處處驚喜。事實上,創辦人拉里和謝爾蓋在谷歌創新起了決定性作用。

「見微知著」

漢斯是一匹與眾不同的駿馬,而牠和一般馬不同的地方就是牠懂得算術。當人們為牠出題時,牠就會抬腿蹬地,敲出正確的答案。不過,普魯士心理學家芬格斯特好像不大相信漢斯的奇能,於是他對漢斯作出長時間的觀察。終於,芬格斯特找到了漢斯「算術」的方法了。

聲東擊西

以下這個小故事是由著名印度思想學家安東尼.德.梅勒所寫的,當中正正說明了學會「動腦筋」的重要。小鎮上發生了一次交通事故,吸引了不少的圍觀人士,把現場弄到水泄不通。有位記者被擠在人群的外圍,不能到案發現場進行採訪。這位聰明的記者靈機一觸,並且高聲說道:「我是受訪者的父親,快些讓我進去!」。人們聽罷之後,果然讓出了一條通道。這位記者不費吹灰之力已經進入了案發的現場。

頁面